月度專題點評:高溫天氣拉動尖峰負荷創新高,頂峰容量短缺激化電力供需矛盾。氣溫方面:5月以來,全國多地已經迎來高溫天氣,且多數為提前到來。截至6月5日,一半以上省會級城市迎來高溫,絕大多數為提前到來。南方與北方分別于5-6月出現連續高溫。負荷方面:高溫天氣拉動用電量和最高負荷快速增長。5月31日,南方電網最高統調負荷2.22億千瓦,接近歷史最大值;6月端午假日期間,華北電網最大負荷達2.82億千瓦,創2023年新高。來水方面:5月以來來水情況較一季度有所好轉,但同比仍處于低位。長江來水6月再度下行,截止7月3日,長江三峽水庫出庫流量同比下降51.87%。云貴地區同樣經歷干旱。影響:“迎峰度夏”階段,極端高溫天氣提早到來并持續,拉動尖峰負荷增長,但水電出力同比降低,疊加火電頂峰裝機增長不及預期,本身頂峰容量裕度已然不足的電力系統或將出現供需矛盾緊張的情況,電力系統緊平衡甚至“有序用電”出現的時間或將更早,出現的范圍或將更為廣大。
月度板塊及重點上市公司表現:6月電力及公用事業板塊下跌1.5%,表現劣于大盤;6月滬深300上漲1.2%到3842.5;漲幅前三的行業分別是家電(13.0%)、汽車(9.9%)、通信(9.5%)。6月電力板塊重點上市公司中漲幅前三的分別為南網能源(16.15%)、龍源電力(8.23%)、浙江新能(3.04%)。
月度電力需求情況分析:電力社會用電需求維持高速增長5月,全社會用電同比增長7.40%。二產電力消費保持穩健增長,三產居民用電量增速大幅抬升:5月,一、二、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6.89%、4.08%、20.89%,居民用電量同比增長8.18%。分板塊:高技術裝備制造業和消費行業用電保持高速增長,高能耗行業用電需求有所下降。分子行業看,高技術裝備制造板塊中新增用電貢獻率排名前三的子行業為電氣機械制造業、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消費板塊新增用電貢獻率排名前三的為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六大高耗能板塊中新增用電貢獻率排名前三的為有色金屬治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供應業、非金屬制品業。分地區來看,經濟發達省份用電量領跑,沿海地區省份增速靠前。彈性系數方面,2023年一季度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0.8。
月度電力生產情況分析:水光風發電增速環比下降,火電發電增速漲幅擴大。5月份,全國發電量增長5.60%。分機組類型看,火電電量同比上升15.90%;水電電量同比下降32.9%;核電電量同比增長6.30%;風電電量同比增長23.05%;太陽能電量同比增長0.10%。新增裝機方面,5月全國總新增裝機2612萬千瓦,其中新增火電936萬千瓦,新增水電79萬千瓦,新增風電216萬千瓦,新增光伏1290萬千瓦。光伏裝機持續高增。發電設備利用方面,1-5月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1430小時,同比降低2.19%。其中,火電利用小時同比上升2.62%;水電利用小時同比降低23.30%;核電利用小時同比上升1.33%;風電利用小時同比上升10.76%;光伏利用小時同比下降4.97%。煤炭庫存情況、日耗情況及三峽出庫情況方面,煤炭庫存環比上升;煤炭日耗環比上升;三峽水位同比持續下滑,三峽水庫蓄水量同比有所回升。
月度電力市場數據分析:電網公司代理購電價格環比有所下降,同比上升明顯。7月,電網公司月度代理購電價格為404.33元/兆瓦時,相較燃煤基準價上浮9.57%,環比下跌0.74%,同比上浮4.41%。廣東7月月度交易價格環比上漲,5月現貨價格環比下降;山西6月月度交易頂格上浮,現貨交易價格環比下降;山東6月現貨均價有所下降。
行業新聞:(1)6月11日,我國首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電光伏基地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寧夏送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2)6月5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3)6月13日,福建省啟動2023年海上風電市場化競配,共5個場址、200萬千瓦。(4)6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今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各項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安排,確保迎峰度夏能源電力供應保障平穩有序。
投資觀點:我們認為,國內歷經多輪電力供需關系緊張之后,電力板塊有望迎來盈利改善和價值重估。在電力供需矛盾緊張的態勢下,煤電頂峰價值凸顯;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下,電價趨勢有望穩中小幅上漲,電力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有望持續推廣,容量補償電價等機制有望出臺。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或將持續依賴系統調節手段的豐富和投入。此外,伴隨著發改委加大電煤長協保供力度,電煤長協實際履約率有望邊際上升,我們認為煤電企業的成本端較為可控。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電力運營商的業績有望大幅改善。電力運營商受益標的:粵電力A、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國電電力等;同時,煤電設備制造商和靈活性改造技術類公司也有望受益于煤電新周期的開啟,設備制造商受益標的:東方電氣;靈活性改造受益標的:龍源技術、青達環保、西子潔能等。
風險因素:宏觀經濟下滑導致用電量增速不及預期,電力市場化改革推進緩慢,電煤長協保供政策的執行力度不及預期。
(來源:信達證券)
粉絲特惠:好股票APP五個熱門產品任選一款,體驗五天!歡迎下載注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