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是我國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負債來源,從近十年變遷看,存款定期化趨勢持續,個人定期存款保持高增。各類型銀行個人定期存款占比均有明顯上行,其中城商行、農商行個人定期存款占比較2016 年低點提升 10pct 至 26%、51%,或由于此前中小銀行更為依賴同業存款、結構性存款等高息攬存渠道,經監管規范發展后主要由個人定期存款承接。
政策環境和經濟環境穩中向好,復蘇成效有待釋放
政策層面,貨幣政策穩健精準有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對穩增長的支持力度不減,總體利好銀行業經營。央行2023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內容顯示,除了強調信貸總量的穩定性外,繼續聚焦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在發揮政策性開放性金融工具作用的基礎上,通過政府投資引導民間投資,有助于后續階段信貸投放。定價方面,利率市場化更加側重存款端、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為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行打開空間。與此同時,風險化解力度不減,地產政策邊際寬松,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偏正面。
經濟處于弱復蘇通道,三重壓力轉弱,企業融資需求回升。截至2023年 3月末,貸款需求指數 78.4%,高于 2022 年同期。其中,制造業、基礎設施類貸款、房地產企業和批發零售業貸款需求指數為 73.9%、71.5%、55.3%和 68%,均高于去年同期??傮w來看,年初基建投資繼續發揮穩增長重要支撐作用,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加大,房地產走穩對全部投資的下拉影響趨弱,而受疫情影響較多的批發零售業經營也在逐步回暖。
經濟復蘇之下消費投資改善空間大,中長期利好非息
受避險情緒影響,居民儲蓄意愿仍然高于投資和消費意愿,但已經出現邊際改善跡象。截至2023 年 3 月末,城鎮儲戶調查中傾向更多儲蓄、消費和投資的占比分別為 58%、23.2%和18.8%,盡管儲蓄意愿仍占主導,消費和投資意愿較 2022年末有所增強,處于一個逐步改善的過程。一方面,部分銀行的消費貸利率最低已降至 3%-4%之間,以刺激相關需求。截至 2023年5月末,住戶短期消費貸同比增長 10.14%,較 2022年有所提升。另一方面,理財發行回暖。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5月末,全市場及理財公司存續理財產品數量分別為34748只和 15601只,相比于 2022年回升趨勢明顯。相比之下,銀行渠道股票+混合類公募基金代銷規模和市場份額均有下降,主要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
隨著消費和投資的逐步改善,以財富管理為代表的非息業務收入具備中長期提升潛力,同時更加考驗銀行對零售客戶資產的綜合經營能力。截至2022 年末,披露 aum 數據的 21 家上市銀行中,有 20家 aum實現正增長,15家增速超過10%。隨著存款利率以及 5年期 LPR利率的下降,居民超額儲蓄有望釋放,提前還貸現象逐步緩解,預計會有更多的資金轉向金融資產配置,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帶來增量空間。
信用成本有望保持低位,地產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銀行資產質量持續優化。不良率與關注率持續下行,撥備計提充分,信用成本有望維持較低水平。截至2023年 3月末,上市銀行不良率和關注類貸款占比分別為 1.18%和 1.2%,較 2022年繼續下行 0.03和 0.5個百分點,處于近年來低點;撥備覆蓋率 314.95%,較 2022年末略有提升,計提較為充分。隨著存量和增量資產質量的持續優化,撥備反哺利潤空間擴大,進一步降低信用成本。
就地產和城投等重點領域而言,風險基本可控:(1)地產:上市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雖有上升,但多數銀行敞口下調,疊加監管持續化解地產領域風險,改善房企資產負債表,預計大面積風險再次暴露的可能性較低,房企融資和償債能力隨著銷量企穩會有實質性改善。(2)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集中在部分地區,多數省市債務率偏低。
今天帶來這么一只銀行龍頭,讓我們來看看該公司的投資邏輯:
1、公司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現代金融企業,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2、隨著宏觀經濟景氣度提升、存款掛牌利率紅利進一步釋放,后續NIM 雖大概率仍承壓運行,但收窄壓力有望邊際緩釋。
3、2022年末,公司客戶1,069.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00.2萬戶總量增量均保持同業領先。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華泰證券)
粉絲特惠:好股票APP五個熱門產品任選一款,體驗五天!歡迎下載注冊體驗!